(资料图片)
“这是一场民族音乐的交响诗。”7月25日,随着夜幕降临,由贵州省民族乐团制作的民族音乐会《华韵贵音》在贵阳北京路大剧院奏响,短短90分钟的演奏,一曲曲欢快悠扬的乐曲在剧院回荡,一首首如蝉鸣般的侗歌沁人心脾,一个个精心选择的节目让现场600余名观众沉醉其中。大家纷纷表示,看到如此高质量的民族音乐会感到惊喜。
作为北京路大剧院“这里有戏”文化艺术空间启动的首场演出,此次音乐会可谓大咖云集。音乐会由中央民族歌舞团首席指挥温锋超、贵州省民族乐团首席指挥龙国洪共同执棒,一级演奏员、中央民族歌舞团芦笙演奏家杨胜文,打击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族打击乐副教授魏然,唢呐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唢呐专业教师张倩渊等音乐家来贵阳,与贵州省民族乐团共同演奏。
值得一提的是,杨胜文、魏然、张倩渊都是从贵州走出去的音乐家,他们的参与不仅让这场音乐会多了一些“家”的意味,也让这场音乐会充满惊喜。
演出现场,随着大幕徐徐升起,北京路大剧院舞台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民族音乐会首个节目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在温锋超的指挥棒下激昂开场。欢快鲜明的节奏与庄重热烈的情绪渲染了整个音乐大厅。
一曲奏罢,侗族的阿哥阿妹踩着皎皎月光登场,为观众带来侗歌与民族管弦乐节目《吃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来到观众面前,悠扬的人声在大剧院上空回转盘旋,让观众仿佛置身山林之中,超然物外。当管弦乐响起,曲调也变得欢快起来,“侗家爱唱歌,万人同歌恭贺万年长”,唱出了侗族人民的能歌善舞与热情好客。
由魏然领奏的打击乐与乐队《龙腾虎跃》将音乐会的氛围推向高潮。鼓,拥有雄浑有力的音色,演奏家通过其高超的技巧,将鼓声的铿锵顿挫演绎得淋漓尽致。民族管弦乐与鼓声完美融合,互相成就,龙虎争斗的场景仿佛展现在观众面前。
作为芦笙演奏家,杨胜文致力于芦笙的演奏和改良,他将藏在深山的音符带出大山,爆发出强大的音乐能量。演出中,五个人的小乐队,用芦笙、雕等最传统的苗族乐器,将苗族传统曲调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大剧院的舞台。芦笙音乐轻快流畅、直抒胸臆,展现了大山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唢呐民间乐曲《百鸟朝凤》的演奏可谓技惊四座。青年唢呐演奏家张倩渊以高超灵活的演奏技艺,配合乐团的民族乐器,赋予这一经典名曲熟悉又富于变化的新生命力。其中一段长达40秒不换气的炫技更是赢得了台下一片叫好。配合大剧院全新升级的舞美和音效,现场仿佛出现百鸟争鸣的热烈景象,热闹非凡。
“与温锋超指挥和贵州省民族乐团一起合作演绎唢呐经典作品《百鸟朝凤》感到高兴。”张倩渊表示,作为从贵州走出去的青年一代文艺传承者,希望以此次演出为契机,与贵州优秀的音乐家共同谱写更美更灿烂的贵州民族音乐新篇章。
由龙国洪指挥的民族管弦乐《茉莉花》,成为这场音乐会浓墨重彩的一笔。贵州省民族乐团用自己的民族乐器展示出中国传统曲目经久不衰的细腻与优雅,深沉浓郁的旋律被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使听者陶醉其中。
此外,民族管弦乐《三月三·歌会》和《七彩之和》“绿·风之歌”,则展现了布依族、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和祖国的大好山川之美。
随着激昂的乐曲响彻大剧院,舞台屏幕上闪过一幅幅今日贵州全新风貌的影像,演出在合唱《当歌》中落下帷幕。该作品以咏诵、男中音、女高音与民族管弦乐队相融合的方式,展示了贵州人坚强倔强、乐观豁达、团结共融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为保证演出效果,这场演出前后排练10余场。”龙国洪告诉记者,此次演出使用的乐器全部是民族民间乐器,最难替代的大中小提琴也由贵州民间乐器改良而来的贵琴替换,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民族音乐会。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实习生 翟颖沛
视觉/实习生 朱海勇
编辑/陆青剑
二审/舒畅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