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药参加电商618促销?线上开药问诊"走过场",有医药电商超80%收入来自卖药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冯圆圆


【资料图】

近日,有网友报道,在618期间收到平台新冠药的促销电话,电话称“新冠治疗药‘618’专享价,叠加50元券更优惠”。

今年2月,新冠小分子药物曾短暂的在电商平台销售,但随后不久便陆续下架。如今,搜狐财经在电商平台及医药平台中搜索相关新冠药,与其他品类直接显示产品不同,新冠药会跳转至发热导诊台。

搜狐财经尝试,在平台中进行购买,从购买流程来看,在开具电子处方的过程中,甚至不需要诊问便可直接开具电子处方进行购买。

提到网络购药,安全及合规是逃不开的话题。虽然,目前药监局已允许网络销售处方药并展示处方药信息。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严谨”的地方。

搜狐财经在医药电商平台以感冒为由开具处方药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自主填完个人信息及症状后,医生便开具电子处方,且电子处方的诊断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

线上售药如何用的安全、卖的规范一直是悬在医药电商及平台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但即便如此,企业还是在不断尝试。早在2022年末,抖音宣布上线“OTC非处方药”类目,至今年4月份,受邀入驻抖音卖药的药店基本终止了直播。

而互联网医疗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从未停歇。不过,纵观各家披露的业绩数据,其营业收入的核心均集中在卖药业务。

新冠药参加618促销?

近日,新冠小分子药出现在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中,有网友表示,接到电商平台的语音电话,称“新冠治疗药‘618’专享价,叠加50元券更优惠”。

还有诸如应对‘二阳’,24小时在线问诊,新冠药物全国配送,“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满2000减80”的促销短信。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2月,新冠小分子药曾在电商平台短暂上线后陆续下架。据悉,监管曾明确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新冠小分子药物处方。

与其他商品或药品不同,在搜索新冠药相关产品后,平台会将页面跳转至发热导诊台。

(图片来源:APP截图)

搜狐财经搜索真实生物旗下的新冠药阿兹夫定,该平台页面直接跳转发热门诊导诊台。从页面来看,阿兹夫定每瓶售价289元,在点击“问医生购药”后,该页面先自主填写“新冠口服药诊前信息收集”,在上传抗原检测图片后,进入在线诊疗页面。随后医生询问是否存在部分疾病及禁忌症,在表示“不存在”后,医生随即开具了处方单,并可立即购买。

(图片来源:APP截图)

搜狐财经随即搜索君实生物旗下新冠药民得维,整体开药流程与阿兹夫定一致。此外,在操作中,页面中有“申请开药”的选项,如直接选择此项,则系统会直接开具处方,中间则省去了对部分疾病及禁忌症的询问。

(图片来源:APP截图)

除此之外,搜狐财经尝试了另一家医药电商平台,在询问是否有过敏史等问题后,随后开具了电子处方并可进行购买。

(图片来源:APP截图)

规范问题难解

不仅仅是新冠药,线上售药始终逃不开“安全”这一议题。

相较于其他食品,药品具有特殊性,其消费属性高度依赖医生、药剂师的指导,直至2020年11月,药监局才允许网络销售处方药和展示处方药信息。

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互联网医疗在开具处方药时,仍有不严谨的地方。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搜狐财经在不同的平台,分别以感冒、肠胃型感冒、胃痛及痛经为由,在线问诊。

在自主填完个人信息及症状后,便有医生开具电子处方,随后便可在线支付进行购买。其中,搜狐财政在以感冒为由进行问诊时,电子处方的诊断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

(图片来源:APP截图)

资料显示,阿司匹林肠溶片主要功效包括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及术后血栓等问题。

互联网医疗难撕“卖药”标签

从医药电商到在线问诊,再到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从未停歇。不过,时至今日,互联网医疗依旧难撕“卖药”标签。

如今,活跃在市场中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包括已经上市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叮当健康等,以及还在等待的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药师帮等企业。纵观各家披露的业绩数据,其营业收入的核心均集中在卖药业务。

京东健康的业务围绕零售药房及医疗健康服务展开,其中零售药房主要以京东健康零售药房为主;医疗健康服务则包括线智慧医疗及数字健康。

但从收入构成来看,京东健康超80%的收入来自产品销售,2022年京东健康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贡献收入403.67亿,占营业收入比重86.37%,较2021年占比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贡献收入占比不足15%,且该比重在进一步下降。

与京东健康相似,阿里健康的业务支柱也主要来自药品销售。

据阿里健康在财报中介绍,阿里健康的业务主要包括医药自营业务、医药电商平台、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其中,医药自营业务则致力于打造以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滋补品、医疗器械和隐形眼镜为代表的全品类超级药房矩阵。

2022财年,阿里健康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入171.29亿,占营业收入比重83.24%,这一比重较2021年增加了2.46个百分点。

5月23日晚间,阿里健康公布了2023财年的业绩快报,数据显示,其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23,591.6百万元,同比增长31.7%,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8.15%。

而聚焦O2O的叮当健康,其业务构成主要包括药品及医疗保健业务、在线诊疗、慢病与健康管理三大板块。据叮当健康介绍,慢病与健康管理业务,主要为打通患者、医生、药企的通路,普及健康知识,提升正确认知,提供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

但从收入贡献上,叮当健康超90%的收入均来自药品销售。据2022年报披露,叮当健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29亿,其中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贡献金额42.02亿。值得一提,虽然该名称为“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但该业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非处方药、处方药及健康产品。

(数据来源:公告)

5月29日,启动第四次赴港上市事宜的圆心科技,虽然在招股说明书中介绍到主要提供全程医疗健康服务,但处方药及药品销售却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2020—2022年圆心科技的院外患者服务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97.5%、94.6%及93.7%。而院外药房及药品批发贡献了院外患者服务业务超96%的营业收入。

与圆心科技相似的还有从事特药业务的思派健康,虽然其业务涵盖特药药房、研究协助及健康保险,但其收入还是主要来自特药销售。

据思派健康介绍,其特药药房业务收入主要来源是经营线下特药药房以及向制药公司及其他分销商分销医药产品。2022年,思派健康特药药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62亿,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达88.89%。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城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