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昆明市委办公室获悉,《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于近日印发。《方案》提出6个方面任务举措,谋划30个重点项目,完善县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安全功能,打造一批和谐宜居、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县城。到2025年,全市力争建成兼具“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属性的县城3个、每个单类县城各2个以上。
结合实际推进“5类县城”建设
《方案》强调,要实行市级组织推动、县级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5类县城”建设。各县区可结合实际“一县一策”编制“5类县城”建设方案(或单类县城建设方案),推动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入乡”,突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保护城市山水格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夯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激活社会投资;建立工业用地产出效率激励机制,增加混合功能用地供给,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同时,把县城发展工作作为县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新型城镇化成果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明确争先创优目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土地等要素保障方面,对在“5类县城”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效的给予倾斜,对工作不实、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或约谈。
(相关资料图)
《方案》指出,要统筹好当前实际和长远需要,从最有基础、最具优势的方面出发,逐项推进各类县城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同步创建“5类县城”。通过分类引导培育县城发展,强化中心城区与卫星县城的快速交通连接,构建专业功能县城。接续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培育发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做大做优蔬菜、肉牛、咖啡、中药材、水果等重点产业,打响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品牌。
打造国际科技成果转移高地
《方案》聚焦提升县城产业发展水平,各县区紧扣自身功能定位,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导和支持全市现有企业与其他地区高端高新企业对接嫁接,在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入现代产业链;引进和培育一批绿色工厂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企业,积极创建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支持以“飞地园区”“合作共建”“委托管理”等模式共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推动开发区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服务数字化,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区建设深度融合。培育安宁市草铺和寻甸县、宜良县等省级物流枢纽,加强安宁市桃花村—草铺、经开区王家营、空港经济区临空、晋宁区青山、嵩明县杨林等物流聚集区建设,规划布局一批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物流中心。
制定实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主动衔接中缅海公铁联运新通道,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制定磨憨—磨丁合作区重点鼓励产业发展目录,大力发展跨境产业、保税物流、外贸综合服务等产业,促进口岸经济提质增效。在推动形成区域性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方面,推动杨林经开区国际企业孵化园、石林台创园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依托安宁、嵩明职教园区和市属高职院校,积极与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合作,重点培养符合南亚东南亚国家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网通办” 打造“千兆城市”
《方案》明确,提高重点场所5G通达率和连续覆盖率,支持磨憨开展“城市大脑”建设,打造“千兆城市”。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高频事项掌上通办,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效。到2025年,县城核心区域5G基站不少于1个/平方公里,完成光纤入户改造并实现接入能力达500兆/秒。
编制实施绿化美化十年规划,推动“绿美+”经济发展壮大,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支持有条件的老旧街区发展街区经济。推进居住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共享。大力推进水运交通建设,加快东川港建设和禄劝港(含乌东德翻坝运输)前期工作。到2025年,县城路网密度不低于8.5公里/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无污水乱排现象,主城区无黑臭水体,其他县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县城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7%,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形成城镇15分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圈。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养康养联合体,构建多元多样、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鼓励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打造“15分钟健身圈”。健全城市文化体育设施共享机制,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快推进文体场馆开放共享。(记者 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