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讯(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2月3日一大早,南充市西充县青狮镇观音桥村村级“田长”鲜于汉便来到田间,和耕地保护网格员一起查看村合作社种植的小麦长势。
青狮镇观音桥村耕地保护“田长制”公示牌(西充自规局供图)
(相关资料图)
“我每天都要到田里来转转,心里才踏实。”鲜于汉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田长”,除了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外,还要督促、协调处理耕地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及时发现、制止、上报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非农化”“非粮化”行为。
事实上,在西充县像鲜于汉这样的“耕地守护者”还有很多——
2022年5月,该县开始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全县设立包括总“田长”(县委书记、县长)、一级“田长”(23名县级领导)、二级“田长”(46名乡镇党政领导)、三级“田长”(590名村社干部)、网格员(全县共4000余人)的五级“田长”负责制,将耕地保护责任明确到人头,把监管措施落实到具体田块。
方向既明,行动必疾。
该县自“田长制”实行以来,牢牢把握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巩固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监测监管、深化耕地保护改革创新五大任务,全力推进,用心落实,彻底扭转了耕地流出的势头,2022年全年实现耕地净流入2000余亩。
除了实行“田长制”,西充县还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持念好“早”“准”“快”“严”四字诀,强力推动耕地整改恢复工作落地见效,把流失的耕地找回来。
统筹谋划念好“早”字诀。抢抓农时,在耕地恢复整改中安排部署早、任务下达早、发动群众早,要求各乡镇(街道)加大对撂荒耕地和低效残次果园的整改复耕力度,多措并举恢复耕地。
精心组织念好“准”字诀。分乡分村查清流出耕地和可恢复耕地资源基本情况;分类制作整改图斑,利用手机APP分类下达到村(社),确保图斑精准无误;明确专人逐一核实认定整改图斑的基本情况。
上下联动念好“快”字诀。成立专班,确保工作方向调整快、要素保障到位快、调查成果提交快;结合省市最新的标准和任务量,及时调整阶段性工作重点和方向;县工作专班每日会商调度,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区域耕地整改恢复任务落实到位。
青狮镇双坝子村巨型稻种植基地(资料图,衡欢摄)
挂责问效念好“严”字诀。聚焦重点难点,厘清责任链条,形成了主管部门“日安排”,监督部门“日通报”,县级领导“日调度”的督战机制;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抽调业务骨干100余人,组建12支业务指导工作组,蹲点基层,推动整改;县纪委监委、目督办联合开展专项督查。
为确保恢复整改的耕地能真正发挥实效,该县整合各项涉农政策资金,确保耕地长效利用。招引培育丰森、航粒香等粮油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100余家,通过流转、全托、半托等方式,带动恢复整改耕地粮油产业化、规模化生产。2022年,西充完成了15000余亩耕地恢复整改任务,全面实现了“进”大于“出”的耕地保护目标。